云顶国际yd333





          首页
          集团概况
          新闻资讯
          业务领域
          党群工作
          社会责任
          人力资源
          集团自媒体

          五一 | 江投梦 劳动美(七)

           

          前言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奋斗而勃兴。安源工人报推出“江投梦 劳动美”特刊,刊载江投集团26名全国 、全省及集团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为劳动喝彩,向劳模致敬 !

          从素有“劳模摇篮”之称的安源煤矿采二区走出来的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张来清 ,有“开机王”之称、来自安源管道公司的省劳模王光明,华赣环境集团荣获过20多项重量级荣誉的田信,省天然气管道分公司的清洁能源“使者”陈永清……26个闪亮的名字,合力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奋进之歌 ,印证着他们忘我奉献、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坚韧品格 ,折射出安源精神在他们身上绽放的时代光芒。

          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劳模就是一盏明灯 。每一位劳模都是社会的财富、企业的财富,都是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作为百年安源精神的传承人 ,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指引着我们凝心聚力、接续奋斗。今天,我们为劳动喝彩 ,向劳模致敬 ,就是要汲取榜样力量 ,点亮“劳模之光” ,在集团营造出“尊重劳模、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 ,激励集团每一位奋斗者匠心逐梦,用劳动伟力描绘江投集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画卷!

          今日推出集团公司劳模胡翔、韩光华 、黎爱生的故事 。



          拼搏: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 陈 波 黄 凯

          “年轻就要拼” ,这是新高焦化工程装备部副部长胡翔的座右铭。多年来,他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仪表工作岗位上 ,由一名仪表“小白”成长为多项重大技改项目的负责人,最近又被评为江投集团劳动模范。这,是他用优质高效的服务 、脚踏实地的干劲 、拼搏向前的青春奋斗出来的。

          青春不言苦

          胡翔所在的工程装备部作为仪表、电气、机械等设备运维的关键部门 ,管辖着大小设备及各类管路几万件,仅热 、水、电、汽等各种监控点就有6000多个,点点件件关乎生产安全和环保工作。一旦仪表出了故障,他们就得迅速赶到现场查清原因,尽快抢修。这份工作对许多人来说,辛苦又枯燥 ,但胡翔从不喊苦,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每天穿梭于各个车间的生产线之间 ,为仪表台件“问诊把脉”。每次检修,他都是第一个到达现场,最后一个离开。

          爱拼才会赢

          要做好仪表工作 ,必须手上“拿得起”。胡翔骨子里不甘平庸、越挫越勇 ,这督促他铆足劲地学习 。他不厌其烦地向老员工请教仪表工艺,对“疑难杂症” ,一一记录 。起初老员工都嫌他烦 ,慢慢地都被他这股子劲感动了,开始手把手、以师带徒的方式 ,将所知道的知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他自己又找来专业书籍,闲暇时 ,把自己埋进书堆里苦“啃” 。在每次跑现场、查故障的行动中 ,他总是将故障原因、解决办法和一些重要部位的仪表所在位置等 ,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 。以后哪个仪表出了问题,只要翻开本子一查,就能准确“定位” ,很快胡翔就对全厂仪表和控制系统都了如指掌 。

          十年磨一剑

          工作近十年的潜心钻研和丰富的现场经验,使得胡翔练就了一身本领。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他深刻认识到唯有大胆创新突破,才能不断满足工艺需要 。于是他积极在技术改造上下功夫,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价值 :针对火车动态衡计量数据问题,他带领技术人员 ,破解一个个技术壁垒,节约材料成本20万元;在修复化产硫分析仪上 ,节省部件成本达50万元;在化产车间开展仪表专项整治活动中 ,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保证数据准确 ,为化产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煤气集气管自动调节技术改造中,为解决煤气交换波动问题 ,他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带领技术人员大胆创新,采用电动液压自动控制系统 ,在程序上进行优化,并结合焦炉调节工艺 ,让炉顶冒烟冒火情况得到控制 。

          青春的底色离不开“奋斗” ,正是扎根基层的磨练,让胡翔从一个仪表“小白” ,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好手。“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胡翔说,唯有奋斗 ,才能留下深深的印记,才能永葆青春的朝气 。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他的步伐才更加坚定,脚下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追梦 :15年心血换来亿元产值

          ■ 本报记者 胡  婷

          “小韩是个很不错的项目经理,政治站位高,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强,近两年创亿元产值 。与我们矿沟通时,他顾全大局 ,尊重他人,大家都很信任他……”黄陵一号煤矿党委书记卢海峰如此评价韩光华 。

          韩光华是中鼎集团陕西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黄陵一号井项目部项目经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本科毕业 ,2005年参加工作后,先后担任机电技术员、科员 、开发副科长、技术负责、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无论岗位如何变动,他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始终没有改变。“是党组织和公司培养了我,我要尽职尽责,用感情把黄陵市场留住、把项目做大做优做出精品 ,让我们在什么场合,都敢说我们是中鼎人 !”韩光华道出了他的心里话。

          十六年如一日,他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无论是早调会、调度会、工作面迎头,还是生产班组、机电运输线上,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他常与其他班子成员说,“员工看到我们在工作面,他们心里就踏实!”每次生产任务下达后,他认真测算车辆运输、打锚杆、掘进等各项工序时间 、工作量和成本,随身带着一小本子 ,记录着原始数据。由于他心细、安排工作从实际出发 ,公司上下齐心协力,连续几年创亿元产值。

          十六年来,他一直追寻梦想,战胜了重重困难,锻造了坚毅品质。今天 ,他工作在煤海深处,带着他的梦想和火热的情怀 。一切为了项目,项目在哪里,他就驻扎在哪里。他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回老家过春节 ,始终坚守在项目一线 。在他和项目班子的带领下 ,项目保持安全高效、员工幸福快乐。他说:“要干就要吃苦,干事不计较个人得失,要自己追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

          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那份敬业精神 ,韩光华将全部心血倾注在项目岗位上,以平凡的点滴积累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本人于今年被评为江投集团劳动模范。


          勤学 :让门外汉变身“技术通”

          ■ 本报记者  王嘉妮

          “你听,就是这种均匀的‘嗡嗡’声,说明机器运行一切正常 。”在新余江能光伏电业公司皇化光伏发电站内 ,黎爱生巡查至箱式变电站前 ,侧耳听着设备发出的声响,笑意盈盈地介绍着他“最爱听的声音”。

          43岁的黎爱生 ,现任皇化发电站副班长 ,主要负责电站运维和各种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进站5年来,他从光伏门外汉逐渐成为“技术通”,勤奋好学就是他的“变身”法宝 。
          来电站前 ,黎爱生在花鼓山煤矿从事瓦斯监控及通讯工作 ,这与在电站的工作大相径庭 ,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工作中细心摸索、遇问题与厂家技术员及时沟通 、下班后认真看书自学……黎爱生迎难而上、勤学苦钻,不仅自身技术不断提高 ,更坚持在每月一次的电站营维知识技能学习会上,将近期学到的知识与同事分享,“干一行爱一行 ,既然做了,就要把工作干好 。”

          电站员工工作时间从早上8:30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5点。黎爱生总是提前15分钟到岗 ,先到主控室查看每个光伏方阵后台数据,再检查逆变器 、箱式变电站的运行状况……电站发电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秘籍,便藏在这些日常工作中。

          电站发电量与光照强度息息相关,虽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尽量保障设备在有光照时段正常运行。“要做到‘度电必争’,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是前提。”黎爱生说,许多小问题在电脑数据上反映不出来,必须到实地巡查才能发现 ;这些问题虽然暂时不影响设备运行,但不尽快解决便可能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从而影响发电效率 。正是通过与设备的多年勤“交流”,他现在已经能够从声音、气味等蛛丝马迹中,发现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

          黎爱生的勤奋好学 、爱岗敬业不断感染着站内的其他3名员工,人人恪尽职守 ,如今,小问题他们都能自己解决 ,大问题就请教黎爱生。电站也成为新余江能光伏电业公司下属四个电站中发电效率最高的电站,5年来年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黎爱生也获得江投集团2020年度劳动模范殊荣 。

          雨季即将结束,太阳最毒辣的夏季马上来临 。虽然脸部、手部曾多次被晒伤脱皮 ,但仍阻挡不了黎爱生对夏天的期待——电站人已做好准备 ,在今年的发电黄金期开足马力,全力抢发电量,再创佳绩。





              XML地图